English

21世纪如何创新重组研究型大学

田长霖教授谈
2000-01-1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宋晓梦 我有话说

不久前,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田长霖教授应邀到清华大学以《21世纪如何创新重组研究型大学》为题发表演讲。其中一些观点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以及建设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很有启发。

田长霖教授曾是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长,也是美国研究型大学中的第一位华人校长。他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和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曾担任香港科技创新委员会主席,后又被任命为美国克林顿总统的科学委员会委员。田长霖教授不仅是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家。

一个国家、地区的繁荣全靠科技企业的带头作用。而创新科技企业的形成需要很多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配合。

田长霖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最新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一个国家、地区的繁荣全靠创新科技企业的带头作用。因为有创新科技企业,附加值就会很高,经济效益就会大增,这个地区就会很繁荣。而创新科技企业的形成,一定有很多研发工作,而且一定有很多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配合。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研究型大学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领导地位。拿美国来说,是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带动了美国东北角的繁荣;在加利福尼亚洲,几乎完全是因为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使加州变成全美最大的工业州、农业州和创新科技企业的中心。旧金山湾区现在是世界上创新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最快的一个中心,也是因为有斯坦福、伯克利,旧金山加州大学,这样几个大学在那里,那个地方的经济就永远不会衰落。新经济理论的这一发现非常重要。

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是有世界一流的成果,不能只看发表论文的多少。

田长霖教授说:不久前我到台湾,发现他们的大学很重视论文,每个人都要有论文,没有在国外期刊发表几篇论文就不能拿博士或升级。台湾一所大学的电机学院的院长告诉我: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世界第一流大学,超过麻省理工或斯坦福或加州大学。我说我怎么不知道?他们说他们在世界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被引用的论文次数在世界大学中已经排到第一第二了。我说这就说明你们的电机工程学院已经达到第一流了吗?我不同意这种观点。论文的多少不能代表一流的成果。

最重要的是要在某一个领域真正达到世界一流。加州理工学院为什么会变成这么著名的大学?它的腾飞就是靠两个教授,一个是密立根,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它使这个学校的实验物理迈上了世界一流;然后是冯·卡门,钱学森先生的老师,他把美国的航空技术带起来了。有这两个人开头,加上加州理工学院后来的持续发展,于是就世界知名了。

我们学校为什么出名?就是因为劳伦斯发明了加速器,一下子拿了17个诺贝尔奖,因为有了一个真正的世界一流,其他人才知道什么叫世界一流。

斯坦福大学被认为是近年来美国上升最快的学校。这个私立大学是怎么起来的?就是因为电机系出了一位“硅谷之父”弗拉迪克·特尔门。当时他是工学院院长,他说我们已进入电子商业时代,应该找我们的学生去做创新科技企业。结果被学者们批评得体无完肤,现在大家都说他是硅谷之父。

研究型大学一定要想办法扶植最优异的学科,把它变成全世界最好的。然后其它学科也会跟上来。

总之,世界上地位上升很快的学校,都是在一、两个领域首先突破。一个学校不可能在很多领域同时达到世界一流,一定要有先后,研究型大学一定要想办法扶植最最优异的学科,把它变成全世界最好的。然后其他学科也会自然而然地上来。比如我们要重点发展生物原子工程,(因为现在美国发展生物原子工程时机非常好)我就说学校里的每个系都尽量去和生物原子挂钩,像机械系、电机系、化工系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配合生物原子的研究。如果你确定要把某个专业办成世界一流,那就让每个系都去配合它。我可以举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学校、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都有过类似经历。

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难得不得了。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说:“我要聘进一个人容易,我要刷掉一个人难得不得了”。我说:你不要刷掉,我在伯克利大学从来不提刷掉。但是在我们经费很紧张的时候我让每个系减掉3-5%的经费。但是最重要的学科,我要发展的学科,比如信息、科学管理学院,我就把从别的系省下的3-5%的钱投进去,我要扶植最重要的学科。

现在下岗的人那么多,你给他减掉3-5%,他还能过得去,你把他刷掉,就容易有争执,产生社会不安定。减少经费的时间一长,有些人就会自动“算了吧”。

除了经费,还要教师的名额,在我们学校生物原子工程一定要有名额,而且一下就拨给他们6个名额,而机械工程学院就很少能拿到名额。为了保证重点发展的学科,别的方面就要扼制一下。

有一个情况很有意思。20年前,我们学校的电机系在微机制造方面是世界最领先的,然而这个技术已经是太成熟了,我们不想再做下去。虽然我们是“世界第一”,我们要赶快“退出去”。做领导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什么时候“冲进去”,什么时候“拉出来”,就像创业投资一样。现在在我们的学术规划中,电机系的微机已经不是重点了。当然有些终身教授还留在那里。我建议,清华大学可以全力发展互联网:互联网管理、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知识产权……这个领域简直是日新月异。1999年,美国第二季度国民生产力毛利增长部分的80%有赖高科技,80%里的15%是靠互联网。但在一年前,美国互联网的作用在经济的增长部分中只占1%。三年前,我对美国一位最有名的总裁、我校的一位博士说:“互联网很有前途,你怎么看?”他说我看不出有什么道理,也不知道它怎么能实现盈利,得到收入。而现在这个公司的任何一个部门不谈互联网,就会完蛋。这个变化简直不得了。如果清华大学在这里,每个系都配合它,集中力量搞,让全世界没有一个学校能在这方面和清华比。钱从哪来?在美国发展互联网比较容易拿到钱,在中国大概也可以。不行就得大家分一点给他,因为这是为了整个团队的利益,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前途。

教授办产业,我完全赞成。但有两个不能忘记:一是学术至上;二是教学质量绝对不能降低。

谈到在职教授创业问题,田长霖教授说:我完全赞同。我们伯克利加州大学过去自命“学术第一”,比较保守,不鼓励教授在外面创业、做顾问,这是错误的。在国内许多教授也有这想法。我们的学校因此损失很大,但我们现在已经开好朝这方面迈进的头。麻省里工这方面比较先进,但有一段时间他们有点走火入魔。斯坦福大学也跟麻省理工类似。他们需要回头走一点。因为这两个学校几乎每一个教授都外面有好几个公司,校领导都找不到他们,学生也很难见到他们,他们见到学生过来就赶快逃掉,不要见学生。他们的时间很宝贵,每一天、每一个钟点都是钱,这就过分了。要综合一下,现在伯克利大学有很多教授在外面都有好几个公司,都做得很好,并没有影响学术。我自己也在外面做一些企业的顾问,并且也开创了一两个关于互联网的公司、商务公司。我想这没有关系。能在外边做点产业的教授,多半都是最好的教授,因为他精力旺盛,需要到外面发展一下。应该让他发展,只要不影响工作就行。而且有很多好处。例如学生可以得到实践经验,教授可以得到很多研究资金。创新企业的不断产生在21世纪是个主流。几乎每个创新企业都是学校的学者,年轻人出来搞的,我们要运用好这个资源。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过去有人说这是学校商业化,不对。因为今后学校要生存,一定要有很多财源。当然总会有人做得过分,这也要注意。所以大学的领导有两个不能忘记:一是学术至上;二是教学质量绝对不能降低。如果这两点可以保证,其他方面可以五花八门,变化、创新、创造自己的特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